一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;随着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,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 瓶颈。有*指出—2010 年后,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时期;2030 年,我国将缺水 400 亿 立方米至 500 亿立方米,缺水高峰将会出现。因此把雨水作为重要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, 实行综合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。全国各级**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,各企业 均有责任把这一“必修课”作好。 二、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 由于**雨水具有硬度低,污染物少等优点,因此它在减少城市雨洪危害,开拓水源方 面正日益成为重要主题。对于大型公用建筑、居住区、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,经收集 和一定处理后,除用于浇灌农作物、补充地下水,还可用于景观环境、绿化、洗车场用水、 道路冲洗、冷却水补充、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。厂房雨水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, 将雨水进行适当处理后用于补充部分生产用水。 因此, 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结合雨水收 集、利用设备的实施,减少用于以上用途的自来水用量,可以节约水资源,大大缓解我国的 缺水问题。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国外的发达城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。其经验和方法,对我国城市 特别是对北京市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。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我国古代也有典型的范例。 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,是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而产生的。 面对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作一介绍,以期对现在雨水利用有所启迪。 团城地面高出周围地面 4.6 米,且由青砖铺装,但城内众多的古树却生长了几**,较大树 龄已高达 800 余年,仍枝繁叶茂。究其原因关键是城内具有*特的雨水收集、排放、利用 系统。 团城是一个孤立、封闭的单元,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 5.64 米,因此,古树生长所需 的水分很难从地下水得到补给,只有靠**降水。 团城总面积 5760 平方米,按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595 毫米计,每年可得到**降 水量 3427 立方米。除去无法控制的蒸发损失外,如何利用剩余的雨水量满足古树生长的需 要,古人做了周密的考虑。 把雨水拦截并储存起来, 留到用水高峰或者缺水季节利用, 这既可缓解甚至解决深圳缺水难 题,又可减轻乃至避免洪涝灾害,真可谓化害为利,变废为宝。从长远看,开发利用雨洪等 非传统水源,对于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